close

今天,是這位對台灣「社會貢獻最多、關懷人民最深」的時代強人—『蔣經國逝世卅週年紀念日』!三十年前,經國先生逝世時,自己也曾親身至「圓山忠烈祠」,在蜿蜒綿長的人龍與肅穆哀淒的氣氛中,瞻仰遺容!回想當時的情景至今仍記憶猶新、歷歷在目,彷彿昨日般的清晰,!

 

仔細回想:自己,何其有幸!能在「經國先生」有生之年,親身見証他的『施政魄力』與『親民愛民的風範』。或許有人會質疑:他的「強人色彩」,有損人權;但我更希望強調的是:在當年『國共對峙」的年代,台灣在「被迫退出聯合國」、「中美斷交」、「兩次石油危機」的險惡環境衝擊下,卻仍然能夠屹立不搖,甚至「創造經濟奇蹟」,成為「亞洲四小龍之首」,經國先生的『施政魄力』&『高瞻遠矚』是最關鍵的因素。

 

至於,經國先生為何要經常輕車簡從,深入台灣的「偏鄉、離島與原民部落」,親身關懷基層人民的生活?這或許與他早年「留學俄國」的經歷有關!民國14年,『蔣介石』選派了90多個中國青年學生,至俄國「孫中山大學」留學,其中之一就是『蔣經國』(當年他才16歲,『鄧小平』則是他的大學同學)。在莫斯科「孫中山大學」期間,經國先生對於『社會主義』有精闢且深入的研究,並且一直是學校中的活躍份子,積極參與各項的政治活動;甚至傳聞他曾加入『中國共青團』(註:民國初年,國民黨總理孫中山採『聯共策略』,國共兩黨當時是合作關係)。但是,民國16年北伐期間「寧、漢分裂」,國民黨清黨、國共合作破局,中國與俄國的關係也降至冰點;再加上,經國先生在「莫斯科大學」所積極參與地的「托派」,在俄國內部權力鬥爭中敗給『史達林』,他也遭受波及,最終被下放到:冰天雪地的「西伯利亞」礦場勞改。

 

經國先生在俄國一共待了12年,除了前兩年,中、俄關係處於和協階段,他較能夠隨心所欲地學習大學課程,參與各項活動外,往後的大部份時間,他都是在被「監視、下放、勞改」中度過,其中的艱辛與困頓可想而知,尤其是在冰天雪地的『西伯利亞礦場』勞改期間。!據傳,經國先生被留置俄國期間,原本有機會提前返回中國;但因為,『蔣介石』當年拒絕俄國:以承認『伯力協議書』作為交換條件而作罷!(註:民國18年,張學良因收回中東鐵路所有權,與俄國發生衝突;導致俄國出兵干預,甚至強佔中國領土,逼迫張學良派員至伯力簽訂「協議書」,由於是不平等條約,因此當時的國民政府拒絕承認)

 

一直到民國26年,廬溝橋事變爆發後,中國正式對日抗戰,「中、俄兩國關係改善」後,經國先生才結束了長達12年的俄國留置生涯,返回中國。但或許也正是這段在俄國基層社會10幾年特殊的經歷,磨鍊了他「堅毅不屈」的性格與「關懷基層人民」的信念;成就了他在台灣推行施政的偉大政績!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政治人物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v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